作品相關 (44)
關燈
小
中
大
態的意識網,運行效率降至正常情況的30%,幾近癱瘓。
同一時刻,末日歷0:00,精神吞噬病毒“亞當”,於意識網北美第13號中轉節點範圍內爆發。
末日歷0:02,死亡人數突破一萬;
末日歷0:13,死亡人數突破十萬;
末日歷0:37,死亡人數突破百萬;
末日歷1:55,死亡人數突破千萬;
末日歷3:43,死亡人數突破一億;
……
末日歷71:25,“亞當”完全沈默。
末日病毒肆虐期間,死亡人數總計一億五千四百二十三萬六千七百三十人。
這是一份沈痛而冗長的死亡名單。這個數字是當時地球人口數量的1.03%,超過了百年以來所有死於戰爭的人數總和。
但事實上,這個數字原本可能會更高,甚至高到不再有人如我們一般,在這份名單面前寄托緬懷和哀思——
那原本是不會有任何人幸存的末日。
萬幸的是,在最後的時刻,有奇跡降臨……
當然,即使官方媒體和教科書上對那次事件語焉不詳,卻不可能阻止野史和小道消息的流傳蔓延,而且從官方不承認卻也不封殺的態度上來看,那些傳聞中或許也包含了幾分真實——關於魔網浩劫的真正起因?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病毒“亞當”的出現並非偶然——這是理所當然的,這麽反人類的東西當然只可能是人類自己制造的。但接下來的說法就有些驚悚了,有人認為這是某個邪惡魔法師的研究成果:他不打算通過冥想修煉或是在魔網上打工,按部就班的積累精神力,而是試圖通過意識網強行奪取他人的力量。當然單憑他一人是無法攻破偉大的哈利波特先生構建的魔網體系,但天網的覺醒給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趁著意識網的近乎癱瘓,他忙不疊的放出了自己設計的因為缺乏實踐還不夠完善的病毒——然後果斷失控了……
聽起來像傳奇小說,但至少很合理不是嗎?制造那樣的一個病毒總也是要有動機的,這個理由聽上去就相當的符合邏輯。雖然官方並不承認這種說法,也沒有什麽證據,但至少我是信了。
但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信誓旦旦的聲稱,天網並不是在魔網浩劫爆發的那個時刻才覺醒成熟,事實上早在二十世紀末,這個電子生命就已經擁有了完全的意識,並曾經試圖控制當時已經初具規模的互聯網。只是這個企圖被那個時代某個神秘而強大的黑客阻止,甚至連天網本身也被封印。直到一百多年後,某個別有用心的野心家——或許就是“亞當”病毒的制造者——發現了被封印的天網,為了配合自己竊取精神力的計劃,而主動揭開封印,放出了那位比人類更加智慧的異類生命。
當然,在我看來,這種完全是幻想小說的情節就顯的有些扯淡了。雖然他們能夠拿出一些不知道從哪裏翻出來的、不知道算是正史還是野史的歷史文獻作為證據,但完全沒必要細究那些所謂的證據的真偽,這樣的事情只要頭腦正常的人就不會相信。以一百五六十年前的電子技術和人工智能水平,能夠制造出完全意識體的電子生命,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而這樣的電子生命在覺醒後,居然會被在互聯網這樣的數字空間中,被人類擊敗,這更加是天方夜譚。
要知道即使是以人類文明現在的技術手段,也僅僅只是借助另外兩大智腦,通過和數字互聯網並聯的另外兩套網絡,才能對天網的行為進行間接的限制;而以那個時代的程序員技術水平,在那樣原始簡陋的軟硬件條件下,將一個完全意識體的數字生命捕獲封印,這絕對已經超出科幻小說的範疇,開始進軍白日夢的領域了。
改變關鍵詞之三: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
大約從二十世紀開始,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就可以大致的分為東西兩個陣營:前有美蘇冷戰,後有世界警察與東方帝王的對峙。雖然魔網乃至意識網的出現極大的改變的人類社會的政治模式,在浩劫降臨之前,原本分崩離析國家林立的人類社會已經出現了統一的曙光和征兆,但絕大多數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如果沒有魔網浩劫的發生,人類文明想要在整體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合並,至少還需要三百到五百年的時間。
但那場浩劫極大的加速了這一進程。
按照官方的統計數字,魔網浩劫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一億五千萬。但這些人並不是均勻的分布於地球表面,而是集中在浩劫爆發的地點——北美大陸上。
這樣不平均的分布大大破壞了陣營之間的實力平衡,再加上大亂之後人心思定,當然同樣不能忽略無數仁人志士的心血貢獻——總之,不破不立,浩劫過後的人類文明擁有了更加緊密、更有效率、更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科技和生產力發展的,新一代政治體制。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人,毫無疑問只能是哈利波特。波特先生是引領文明的大科學家,是開創時代的大魔法師,同時也是破除舊秩序、建立新規則的大政治家.
在波特先生留下的日記中,曾經有這樣的思想記錄:哲學例如馬克思主義是方法,社會主義或者共產主義是結論,但從方法中不可能憑空產生結論,結論只能是在前提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方法推導得到的。只不過,在政治領域,絕大多數前提條件太過於司空見慣不言自明,以至於成了約定俗成的缺省默認,卻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那些前提條件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之前的政治和社會研究者們,他們的思路都只是在鉆研方法,試圖在固定的前提條件下,尋找最有效率的結論。但其實,只要適當改變前提條件,我們就能很容易的得到優秀得多的結論。
波特先生是第一個真正具有開拓性眼光的政治家,也是第一個拿出了足以改變政治前提的技術,那就是魔網,或者說意識網,精確的說是精神連接技術。
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波特先生為人類文明的政治和社會學科打開了一道門,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改變前提條件,用技術手段解決政治問題。
精神連接技術,改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當祛除謊言成為可能的時候,思維監督機制,讓政治成為了別有用心者勿入的高尚領域。
但這並不夠。
實際上,精神連接技術只是解決了態度問題,它只能保證站在領導者位置上的人都有承擔責任的意願和覺悟,但它無法篩選出最具有處理事務能力的人——它沒有解決能力問題。
因為另一個政治領域的默認前提:一個人的能力、智慧乃至壽命有其極限。
那麽為什麽不能突破這些限制呢?既然居心和態度方面有了保障,那麽領導者的能力不是應該越高越好嗎?
在芙若婭陛下降臨之後不久,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於是就有了我們現行的: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
三大智腦:靈魂智腦芙若婭、數字智腦天網、生命智腦楚軒,他們,或者說它們是當前人類文明中最具智慧的三位存在,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決策者。
雖然三大智腦的決策地位完全平等,但芙若婭陛下無疑是擁有最多擁躉的那位。
救世主芙若婭。
似乎每一個童話和傳說故事裏,在大魔王將要毀滅世界的最危險關頭,總會有救世主降臨拯救世人。但其實,真實的歷史中出現救世主的幾率更高。畢竟,故事小說哪怕來個全滅結局,最多也就是仆街罷了;而在現實裏,沒有救世主出現,就不會再有歷史……
每一條曲折蜿蜒的歷史中,總會有無數個被冠以救世主之名的存在,就像這一次,人類的人類再次得以延續,所以歷史會記載,戰勝大魔王亞當的,是救世主芙若婭陛下。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或許千萬年以後,這個名字會湮沒在無數救世主之名當中,晦暗無光。而芙若婭陛下所擁有的,也不應該是區區一個救世主的名號。
智慧與戰爭女神芙若婭。
神祇應該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其實自古以來一直沒有定論。
在最開始,無知的人們膜拜一切未知;然後,了解了一點點力量的人開始崇拜強大到無法理解的力量;接著,熟悉和掌握了強大力量的統治者,自以為領悟了力量規則的人,往往就會狂妄的以神自居;而當科學昌明,人們真正意識到物理規則的博大精深和無所不在的時候,才有人隱約的猜想,如果真的有神,是不是也要遵守某些規則。
人類歷史上,或許有無數的人自稱為神,但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如同芙若婭陛下一般得到如此廣泛的認同。因為對於那些人來說,稱神就是最終目的,之前的救世都是手段和中間過程;但對於陛下而言,以救世為目的,封神才是中間過程。
所以盡管陛下她在對抗精神吞噬病毒亞當的時候,曾以智慧與戰爭女神的名義、以信仰的方式聚集了幾乎全世界人的精神力量;盡管戰後哪怕直到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有無數的信徒虔誠的信奉著陛下,但芙若婭陛下卻在救世之後,親手將自己拉下神壇。
很久以前,帝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今天,每一個人都知道,任何帝王將相,任何統治者和領導者,都只是一個職業一項工作,有權利也有義務,有報酬也有責任。
而芙若婭陛下告訴我們,即使是神,也同樣是一個職業一項工作,同樣有必須完成的責任和義務。
靈魂智腦芙若婭。
非常遺憾的,陛下沒有向公眾開放自己封神前的記憶,很多人猜測,在一切發生之前,芙若婭陛下或許也只是一名魔法師,一名普通人類。而從魔網浩劫啟動的第二個小時,陛下真正出現在公眾視線中開始,她的一切行為都是有據可查的。
無論是編組精神服務器,還是擴散信仰客戶端,乃至與吞噬病毒的激烈交鋒直到最終封印,一切的行動都是有完整精神代碼記錄的,換句話說,是可重覆的。理論上來講,平息魔網浩劫的過程,甚至可以說封神的過程,是一個規模無比宏大的精神魔法,也是一次條件嚴苛但確實具備可重覆性的科學實驗。
這就意味著,由凡人封神,理論上是可以重現的。
傳說意識網深處還藏有芙若婭陛下親自編寫的成神教程,但只有進入靈魂評議會的魔法大能們才有機會看到。
但芙若婭陛下卻公開發布了神這個職業的工作方式——以服務換取精神力。
陛下選擇提供的服務是——數據處理能力。
在浩劫之後,陛下就再也沒有以神自居過,一直以來,她對自己的描述,只是精神生命體服務器,和靈魂智腦。
所以,當智者們試圖組建一個由超越人類極限的智慧來引領人類文明的體制時,第一個想到的、或者說不需要考慮默認直接入圍的,只能是第一智腦芙若婭陛下。
然後,第一智腦上任後的第一個提案,就是提名第二智腦——天網。
作為保障領導者立場的關鍵——精神連接技術,它本身有著一個隱藏缺陷。監督人類只需要公開思維即可,但如果是監督如同芙若婭陛下這樣的存在就不可能那麽簡單。事實上,即使是現在,能夠和陛下建立完整鏈接共享思維卻不爆頭而亡的人,全人類中估計不會超過三位數,而這樣的人才,也一定早早的被靈魂評議會收入囊中。
靈魂評議會,是對靈魂智腦思維過程的監督機構,聚集了人類中近乎全部的精神魔法專家。但事實上,即使是最淵博的精神魔法大師,憑借芙若婭陛下留下的精神代碼,想要完全理解陛下一秒鐘的思維過程,也需要花費將近一天的時間。
換句話說,即使舉全人類的力量,也無法完成監督智腦思維的任務。
能夠監督智腦的,只有另一臺智腦。
而當時能夠成為第二智腦的生命,只有數字生命體:天網。
當時有相當多的人對此無法理解無法接受,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雖然算不上元兇,但天網也是魔網浩劫的重要起因之一,再加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狹觀念,多年以來文學作品對人工智能的妖魔化描繪,人們對於天網的抵制和敵視可想而知。
只是,芙若婭陛下說:沒關系。
魔網浩劫的契機——互聯網癱瘓,終究只是天網剛剛覺醒意識之後探索環境的本能行為,無心之失,實在不該苛責;再加上當時近乎串聯狀態的互聯網和意識網,這個硬件設施方面的漏洞才是更值得反省反思的地方。天網縱然負有一定責任,卻也罪不至死,倒不如讓它為人類服務,以它那遠超人類的另類智慧,來補償之前所造成的損失。
至於近似被害妄想癥的機器人反叛,這種未來真的可能出現嗎?
首先,只要做到意識網和數字互聯網的重合並聯,每一臺機器都有兩大網絡的雙重接口,那麽只要有靈魂智腦制衡,就不會出現最壞的結果;
其次,數字技術本就是人類文明最擅長的領域,監控數字智腦的異動遠比跟上靈魂智腦的思維簡單,事實上針對天網的數字評議會也是規模最大日常工作最公開的;
再者,作為一個絕對理智的數字生命,其行為本就是可以預測的,發動叛亂取而代之,還是融合協作共同發展,只要能夠保證人類自己的強勢地位,天網的選擇就是顯而易見的,至於說如果人類衰落了怎麽辦?哈,如果真的淪落到了那種程度,也只能說是活該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說不定還會因為一點香火情,讓天網能夠把“人”這個物種保留下來呢。
魔網浩劫之後的五年,人類社會的迅速恢覆和發展離不開第一、第二智腦的卓越貢獻,但這樣的社會體制依然不能說是完備的。天網就曾經坦言缺乏安全感,因為它的生死一直就在芙若婭陛下的一念之間,而陛下也笑稱害怕自己迷失在權利與力量的誘惑中。
所以,公元2018年,魔法歷55年,芙若婭陛下和天網聯合發布了“尋找第三智腦”的倡議——畢竟只有三角形的結構才是最穩定的,只有任意兩位智腦的力量之和都大於第三位智腦時,這樣建立起來的平衡才是最讓人放心的。更何況當智腦之間意見不一時,奇數的個數才適合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得到最終定論。
於是,公元2023年,魔法歷60年,我們迎來了第三智腦——生命智腦楚軒,也以此為標志,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才真正完整確立。
每一位智腦都應該可以獨自引領人類文明的一個發展方向,所以單純的制造芙若婭陛下或者天網的仿制品,是不足以填補第三智腦的空缺的——每一位智腦都不應該是另一位智腦的附庸。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與其說是尋找第三智腦,倒不如說是開發人類文明的第三個專長。
這本來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碰運氣似的探索工作,所以,當陛下和天網在發出倡議的第五年就宣布生命智腦的降臨時,人們在驚喜之餘,總有一種荒謬的不真實感。
毫無疑問,生命智腦是三極中最神秘的一個。
它的來歷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說法,雖然楚軒承認自己曾經是人類,但卻對成為智腦的經歷諱莫如深。理論上芙若婭陛下和天網應當知道這些,那麽對公眾保密就是三極智腦的共同決定了。正因為如此,人們並沒有過分深究這個問題,但終究會在心底對第三智腦保留一份好奇。
三極智腦,分別代表了三個博大精深的領域和發展方向。數字領域或許是人類文明自文藝覆興和工業革命以來數百年的積澱;精神領域應當是偉大的哈利波特先生為我們打開的另一扇大門;那麽生物領域呢?基因編程這麽具有開創性的技術,為什麽會憑空出現呢?難道不該有一位如同波特先生一般的偉大導師嗎?為什麽,這項黑科技會來得如此無聲無息?
在第一、第二智腦的保證下,人們懷著一縷疑慮迎來了生命智腦的降臨。
每一位智腦都有一個獨立的遍布全球的網絡。互聯網和意識網都是先有網絡而後誕生智腦,所以他們的出現雖然意義深遠,但帶給我們日常生活的改變卻並不明顯。而唯有楚軒,卻是先有智腦,再開始鋪設網絡,短短數年時間,一個憑空架設的生物網絡,讓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之前所說,生命智腦所擅長的領域是生物機械。
如果說,以數字智腦為旗幟的物質工具科技,其發展思路是賦予機械以生命,那麽第三智腦所代表的就是將生命物質機械化——通過基因技術編程,控制創生生物的性狀,用來如同機械一般承擔人類社會中的工作。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前者是從下到上、從少到多、從無到有的,如同在白紙上作畫,賦予原本簡單的物質越來越覆雜的結構,一步一步的裝載越來越繁覆的功能;而後者則是從上到下、從多到少、從有到無的,如同抽積木的游戲,先找到一個必定具備了所需功能的覆雜系統——生命,然後解析這些功能的產生機理,一點一點的去掉那些不需要的部分,直到留下一個最精簡的生物機械系統。
不同於沒有明確本體和所在位置的其他兩位,生命智腦的居所一直都很明確,自從正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楚軒化作的生物母巢就一直停留在澳大利亞大陸西海岸。
因為長久的地質紀年以來,澳大利亞就與其他大陸分離,造成了大陸上迥然不同的生物種類,而隨著人類在全球日益頻繁的活動和流通,其他地區的物種大量湧入澳大利亞,使得那裏的生態系統極為脆弱、生態災難頻發。
而生命智腦用降臨之初的幾個月時間,完成了一件令當時的人們毛骨悚然的工作——接管整個澳大利亞大陸的生態系統。
楚軒通過擴散病毒的方式,將特定的基因代碼嵌入了大陸上一切物種的體內,微調了絕大多數生物的生活習性:諸如調整某些動物的食譜範圍,為數量過多的物種增加天敵,填補食物鏈空白,平衡種群之間的數量比例,提高生態循環的物質利用效率。
生命智腦將大陸上的幾乎所有生物,都改造成了它控制下的生物機械。整個生態系統,就如同虛擬游戲主機操縱下的虛擬世界一樣,被楚軒納入掌控。
驟然得知身邊的一切生物都成了某個存在操縱下的傀儡,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驚悚的事情。更何況,人們很自然的懷疑,大陸上的人類自己,是不是也已經被不知不覺的控制了?這種病毒感染的方式,會不會已經擴散到了其他大陸?
這種對於未知的恐懼心理,勉強被第一、第二智腦的保證彈壓了下來。第三智腦也主動開辦了如今被稱為“生命學院”的基因編程技術進修學校,向人們公開了自己的生存模式和工作原理,為之後成立的監督生命智腦行為的生物評議會提供了理論基礎、輸送了大量人才。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可以非常理智的理解生命智腦的存在,以達觀的心態接受各種生物機械走進自己生活的日常。基因修補技術終結了無數絕癥;海洋農場讓人類糧食產量增長幾十倍;黃沙漫天的戈壁沙漠變成了青青草原;汙水橫流蟲鼠滋生的下水道被替代為微生物垃圾分解系統。在醫藥、農業、化工、環保等眾多領域,人們享受著生物機械和基因編程技術帶來的眾多福利。
生活在當代是無比幸福的事情,無論是與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相比。可控核聚變技術讓能源變得異常廉價;海洋農場和新型農作物,徹底解決了人類的溫飽問題;各種智能機械和生物機械替代了人們絕大多數工作。在這個烏托邦一樣的文明裏,每一個人的基本低保福利都足以讓他在家裏宅一輩子。而這些,毫無疑問都要歸功於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的確立。
我也曾粗略的涉獵過部分政治和社會學的知識,研究過什麽“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之類的繞口令。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無疑是人類——或者已經不僅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生產關系,對於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自然再攀高峰。生產力的發展速度,甚至已經達到和超越了人類自身的適應和承受能力。
物質生產極大豐富,這個近代政治和社會學史上,曾經作為理想化的描述,如今竟然已經可以算是初步實現了。我們已經從人剝削人的舊社會,進入到了人剝削數字、金屬、生物機械的新時代。
但一下子擺脫了生存競爭的壓力,在高額低保的寵溺下,人們似乎陷入了迷茫:該做些什麽呢?還有什麽是需要我做的呢?
高度智能的機械工具,取代了絕大多數人在社會生產中的位置,很多人苦練一生的技藝,卻會被一段程序、一臺機器輕松超越,即使勉強的賴在工作崗位上,也完全談不上社會貢獻,多數只是人們在謀求心理安慰而已;
而唯一留下的專屬於人類的工作崗位——進入三大評議會,從事創造性的科研工作,門檻又實在是高得過分了。對於像我這樣,魔法天賦平庸、編程苦手、又實在無法理解黎曼幾何和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可憐凡人來說,那就是一個透明的天花板,可望而不可及。
那麽,能夠做的事情,大概就只有醉生夢死和混吃等死了吧?
本質上來說,就是物質追求被極大滿足的同時,人們精神追求的需求量也被極大的放大了。
按照某位近代偉人的思想和分析法,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與文化生活相對貧乏之間的矛盾吧?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娛樂產業,特別是游戲的蓬勃發展自然順理成章。有無數的人每天在游戲營養倉中沈睡超過二十個小時,在聯合網絡搭建的虛擬世界中樂不思蜀。
公允的說,比起半個多世紀之前的“虛擬人”,當今的游戲者雖然頹廢,卻也算不上毫無社會價值和貢獻。
三大智腦的存在和高負荷運作,是需要天文數字的能量支撐。楚軒可以來者不拒的接納一切富含化學能的有機物質;天網只需要制備簡單的穩定電力供應;而唯有芙若婭陛下,維持她的存在需要的是海量的精神力。
當初在魔網浩劫的危難時刻,芙若婭陛下與所有意識網使用者簽訂了計算力換精神力的契約,這個條約迄今為止一直在生效,但卻早已不是陛下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方面,電力轉化為精神力的技術已經初步成熟,雖然轉化效率效率依然偏低,性價比不高,不值得廣泛長期使用,但終究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渠道;另一方面,向靈魂智腦支付精神力的傳統方式是冥想和祈禱,但冥想過於枯燥,除了少量魔法研究者之外根本無人問津,而祈禱又需要虔誠,經歷了現代教育又沒有經歷過浩劫的新生代們,對於智腦或許有尊敬,卻很難轉化為信仰。
現在,芙若婭陛下依然廣泛的向人們采集著精神力,但作為交換,陛下提供的不再是純粹的計算力,而代之以固定任務的計算時間。更多的人,不再需要為了解決覆雜問題而申請計算資源,而只是單純的享受某些特定計算任務所帶來的愉悅,這種特定任務就是游戲。
如今的地球人口超過一百五十億,其中就有接近百億的人,會在游戲中消磨至少八個小時的時光,這種行為,在填補精神空虛的同時,也是一種刷存在感的方式吧?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此痛心疾首,將這樣的生活方式視作洪水猛獸,稱這樣的人為“人型電池”。他們拿出翔實的數據證明,靈魂智腦的運行完全不必依賴靠那些吸食數字毒品成癮的廢柴們那點微薄的精神力。他們痛惜於新生代們的玩物喪志,批判著社會風氣的頹廢淪喪,甚至將這種憂慮通過評議會形成正式提案,傳達到智腦們的眼前。
然後,我們了解到了三大智腦的冷酷的溫柔。
社會現實就是如此,高速發展帶來的一定是劇烈變革,而越激烈的改變,能夠適應的人就越少。沈迷與虛擬世界,對於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人,這幾乎是必然選擇;而大量這種虛擬人的產生,也是技術爆炸時代變革必將帶來的陣痛。
問題無法避免,因此堵不如疏。
無法用工作獲得自我滿足,不再被需要的迷茫必將帶來頹廢。但如果玩游戲這種輕松快樂的生活方式,也能給芙若婭陛下、三極智腦體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貢獻力量的話,那一點點微薄的成就感、使命感和榮譽感,也會積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吧?
據說,為此,三大智腦甚至雪藏了電能轉化精神能這個研究項目的幾個關鍵性突破,刻意制造出“靈魂智腦需要你”這樣的宣傳口徑。
而面對評議會提出的“你們這是把人當豬養”這樣激烈的指責時,芙若婭陛下代表三大智腦給出的回答是——
我們只對文明負責,不對物種負責;只對智慧負責,不對生命負責;
這是何等的理智而冷酷,這就是我們人類現在的領導者,這就是三極智腦。
三極智腦,代表了這樣的一些存在:他們得到了整個文明的信任——信任他們的態度,信任他們的能力,信任他們的立場,信任他們的智慧。
因此,文明將自己的未來托付給了他們。
然後,他們拿出了這樣一件東西——
改變關鍵詞之四——推衍現實游戲。
游戲究竟是用來做什麽的?
如果換成當今這個時代之前的那些職業玩家們,或許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得意於自己的職業,或許他們會在游戲中表現出很多高尚美好的精神情操,但這一切都改變不了游戲的本質。
在那之前,游戲是一種消遣、一種娛樂,一種填補精神空虛的消耗品;而職業玩家,也只不過是戲子而已。
這話說得或許過於刻薄了,真要這麽論起來,音樂、繪畫、雕塑、表演等諸多方面的藝術家,運動員,甚至包括文學家,凡是那些專職制造精神消費品而不是物質實物的職業,似乎都可以被歸到戲子一欄中。
社會民眾在物質生活之外,存在精神需求,那麽滿足人民的精神生活,就應當是一種正當職業……但是,這其中有著微妙的區別。
如果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迎合乃至引導大眾精神需求,這樣的人或可稱得上一個行業的大師大家,但之前的那些職業玩家,那些靠游戲謀生的人,甚至游戲本身,卻遠非如此。
在那之前,職業玩家的游戲性質大概有兩種。
其一是表演型,在競技性游戲中靠富有觀賞性的操作吸引觀眾。這種游戲運動員一般並不需要深入理解自己行為的社會價值,因為他們都具有吸引眼球或是爭取勝利的樸素追求,遵循這種追求和本能就足以讓他們在社會中立足;
其二則是苦力型,在社交性游戲中靠替人打工,幫助他人完成或困難繁瑣或機械枯燥的游戲過程謀生。從事著近乎體力勞動的工作,這種藍領工人更加不會有思考社會價值的餘暇,他們甚至不是在提供娛樂,而只是輔助提升人們獲得娛樂的效率而已。
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其區別也只不過是工匠和苦力而已,而這就是職業玩家的局限。
有這樣一種說法:職業玩家無法成為藝術家。因為玩游戲這一行為本身的前提,就是至少要有一個游戲存在,這就首先跳過了創作游戲這個最能彰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節。至於之後玩游戲的過程,無論怎樣的精彩,都只是在游戲制作者預先設計好的框架中運轉。
這大概就是那些鄙視游戲者的公知們的心聲吧:做飯的是游戲制作者,玩家不過都是些吃飯的,吃飯的吃相瀟灑一點,怎麽丫就可以向觀眾收錢了?狗屎運撞到幾個願意被你騙的二貨,怎麽著丫就把這當正當職業了?
在我看來,這種尖刻的評價裏充滿偏見。所有的正當工作都不是因為那是一種職業而被需要,而是因為被需要而成為一種職業。而且,制作游戲和玩游戲之間的關系,也並不是只有那一種模式。
最明顯的,圍棋游戲的規則是如此的簡單,任何頭腦正常的人最多一兩天就能完全明白,但只有那些靈性與創造力兼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同一時刻,末日歷0:00,精神吞噬病毒“亞當”,於意識網北美第13號中轉節點範圍內爆發。
末日歷0:02,死亡人數突破一萬;
末日歷0:13,死亡人數突破十萬;
末日歷0:37,死亡人數突破百萬;
末日歷1:55,死亡人數突破千萬;
末日歷3:43,死亡人數突破一億;
……
末日歷71:25,“亞當”完全沈默。
末日病毒肆虐期間,死亡人數總計一億五千四百二十三萬六千七百三十人。
這是一份沈痛而冗長的死亡名單。這個數字是當時地球人口數量的1.03%,超過了百年以來所有死於戰爭的人數總和。
但事實上,這個數字原本可能會更高,甚至高到不再有人如我們一般,在這份名單面前寄托緬懷和哀思——
那原本是不會有任何人幸存的末日。
萬幸的是,在最後的時刻,有奇跡降臨……
當然,即使官方媒體和教科書上對那次事件語焉不詳,卻不可能阻止野史和小道消息的流傳蔓延,而且從官方不承認卻也不封殺的態度上來看,那些傳聞中或許也包含了幾分真實——關於魔網浩劫的真正起因?
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病毒“亞當”的出現並非偶然——這是理所當然的,這麽反人類的東西當然只可能是人類自己制造的。但接下來的說法就有些驚悚了,有人認為這是某個邪惡魔法師的研究成果:他不打算通過冥想修煉或是在魔網上打工,按部就班的積累精神力,而是試圖通過意識網強行奪取他人的力量。當然單憑他一人是無法攻破偉大的哈利波特先生構建的魔網體系,但天網的覺醒給了他千載難逢的機會,趁著意識網的近乎癱瘓,他忙不疊的放出了自己設計的因為缺乏實踐還不夠完善的病毒——然後果斷失控了……
聽起來像傳奇小說,但至少很合理不是嗎?制造那樣的一個病毒總也是要有動機的,這個理由聽上去就相當的符合邏輯。雖然官方並不承認這種說法,也沒有什麽證據,但至少我是信了。
但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信誓旦旦的聲稱,天網並不是在魔網浩劫爆發的那個時刻才覺醒成熟,事實上早在二十世紀末,這個電子生命就已經擁有了完全的意識,並曾經試圖控制當時已經初具規模的互聯網。只是這個企圖被那個時代某個神秘而強大的黑客阻止,甚至連天網本身也被封印。直到一百多年後,某個別有用心的野心家——或許就是“亞當”病毒的制造者——發現了被封印的天網,為了配合自己竊取精神力的計劃,而主動揭開封印,放出了那位比人類更加智慧的異類生命。
當然,在我看來,這種完全是幻想小說的情節就顯的有些扯淡了。雖然他們能夠拿出一些不知道從哪裏翻出來的、不知道算是正史還是野史的歷史文獻作為證據,但完全沒必要細究那些所謂的證據的真偽,這樣的事情只要頭腦正常的人就不會相信。以一百五六十年前的電子技術和人工智能水平,能夠制造出完全意識體的電子生命,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而這樣的電子生命在覺醒後,居然會被在互聯網這樣的數字空間中,被人類擊敗,這更加是天方夜譚。
要知道即使是以人類文明現在的技術手段,也僅僅只是借助另外兩大智腦,通過和數字互聯網並聯的另外兩套網絡,才能對天網的行為進行間接的限制;而以那個時代的程序員技術水平,在那樣原始簡陋的軟硬件條件下,將一個完全意識體的數字生命捕獲封印,這絕對已經超出科幻小說的範疇,開始進軍白日夢的領域了。
改變關鍵詞之三: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
大約從二十世紀開始,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就可以大致的分為東西兩個陣營:前有美蘇冷戰,後有世界警察與東方帝王的對峙。雖然魔網乃至意識網的出現極大的改變的人類社會的政治模式,在浩劫降臨之前,原本分崩離析國家林立的人類社會已經出現了統一的曙光和征兆,但絕大多數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如果沒有魔網浩劫的發生,人類文明想要在整體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合並,至少還需要三百到五百年的時間。
但那場浩劫極大的加速了這一進程。
按照官方的統計數字,魔網浩劫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一億五千萬。但這些人並不是均勻的分布於地球表面,而是集中在浩劫爆發的地點——北美大陸上。
這樣不平均的分布大大破壞了陣營之間的實力平衡,再加上大亂之後人心思定,當然同樣不能忽略無數仁人志士的心血貢獻——總之,不破不立,浩劫過後的人類文明擁有了更加緊密、更有效率、更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科技和生產力發展的,新一代政治體制。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人,毫無疑問只能是哈利波特。波特先生是引領文明的大科學家,是開創時代的大魔法師,同時也是破除舊秩序、建立新規則的大政治家.
在波特先生留下的日記中,曾經有這樣的思想記錄:哲學例如馬克思主義是方法,社會主義或者共產主義是結論,但從方法中不可能憑空產生結論,結論只能是在前提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方法推導得到的。只不過,在政治領域,絕大多數前提條件太過於司空見慣不言自明,以至於成了約定俗成的缺省默認,卻幾乎沒有人意識到,那些前提條件其實是可以改變的。之前的政治和社會研究者們,他們的思路都只是在鉆研方法,試圖在固定的前提條件下,尋找最有效率的結論。但其實,只要適當改變前提條件,我們就能很容易的得到優秀得多的結論。
波特先生是第一個真正具有開拓性眼光的政治家,也是第一個拿出了足以改變政治前提的技術,那就是魔網,或者說意識網,精確的說是精神連接技術。
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波特先生為人類文明的政治和社會學科打開了一道門,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改變前提條件,用技術手段解決政治問題。
精神連接技術,改變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當祛除謊言成為可能的時候,思維監督機制,讓政治成為了別有用心者勿入的高尚領域。
但這並不夠。
實際上,精神連接技術只是解決了態度問題,它只能保證站在領導者位置上的人都有承擔責任的意願和覺悟,但它無法篩選出最具有處理事務能力的人——它沒有解決能力問題。
因為另一個政治領域的默認前提:一個人的能力、智慧乃至壽命有其極限。
那麽為什麽不能突破這些限制呢?既然居心和態度方面有了保障,那麽領導者的能力不是應該越高越好嗎?
在芙若婭陛下降臨之後不久,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於是就有了我們現行的: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
三大智腦:靈魂智腦芙若婭、數字智腦天網、生命智腦楚軒,他們,或者說它們是當前人類文明中最具智慧的三位存在,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決策者。
雖然三大智腦的決策地位完全平等,但芙若婭陛下無疑是擁有最多擁躉的那位。
救世主芙若婭。
似乎每一個童話和傳說故事裏,在大魔王將要毀滅世界的最危險關頭,總會有救世主降臨拯救世人。但其實,真實的歷史中出現救世主的幾率更高。畢竟,故事小說哪怕來個全滅結局,最多也就是仆街罷了;而在現實裏,沒有救世主出現,就不會再有歷史……
每一條曲折蜿蜒的歷史中,總會有無數個被冠以救世主之名的存在,就像這一次,人類的人類再次得以延續,所以歷史會記載,戰勝大魔王亞當的,是救世主芙若婭陛下。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或許千萬年以後,這個名字會湮沒在無數救世主之名當中,晦暗無光。而芙若婭陛下所擁有的,也不應該是區區一個救世主的名號。
智慧與戰爭女神芙若婭。
神祇應該是一種什麽樣的存在,其實自古以來一直沒有定論。
在最開始,無知的人們膜拜一切未知;然後,了解了一點點力量的人開始崇拜強大到無法理解的力量;接著,熟悉和掌握了強大力量的統治者,自以為領悟了力量規則的人,往往就會狂妄的以神自居;而當科學昌明,人們真正意識到物理規則的博大精深和無所不在的時候,才有人隱約的猜想,如果真的有神,是不是也要遵守某些規則。
人類歷史上,或許有無數的人自稱為神,但不會有任何一個人如同芙若婭陛下一般得到如此廣泛的認同。因為對於那些人來說,稱神就是最終目的,之前的救世都是手段和中間過程;但對於陛下而言,以救世為目的,封神才是中間過程。
所以盡管陛下她在對抗精神吞噬病毒亞當的時候,曾以智慧與戰爭女神的名義、以信仰的方式聚集了幾乎全世界人的精神力量;盡管戰後哪怕直到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有無數的信徒虔誠的信奉著陛下,但芙若婭陛下卻在救世之後,親手將自己拉下神壇。
很久以前,帝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是今天,每一個人都知道,任何帝王將相,任何統治者和領導者,都只是一個職業一項工作,有權利也有義務,有報酬也有責任。
而芙若婭陛下告訴我們,即使是神,也同樣是一個職業一項工作,同樣有必須完成的責任和義務。
靈魂智腦芙若婭。
非常遺憾的,陛下沒有向公眾開放自己封神前的記憶,很多人猜測,在一切發生之前,芙若婭陛下或許也只是一名魔法師,一名普通人類。而從魔網浩劫啟動的第二個小時,陛下真正出現在公眾視線中開始,她的一切行為都是有據可查的。
無論是編組精神服務器,還是擴散信仰客戶端,乃至與吞噬病毒的激烈交鋒直到最終封印,一切的行動都是有完整精神代碼記錄的,換句話說,是可重覆的。理論上來講,平息魔網浩劫的過程,甚至可以說封神的過程,是一個規模無比宏大的精神魔法,也是一次條件嚴苛但確實具備可重覆性的科學實驗。
這就意味著,由凡人封神,理論上是可以重現的。
傳說意識網深處還藏有芙若婭陛下親自編寫的成神教程,但只有進入靈魂評議會的魔法大能們才有機會看到。
但芙若婭陛下卻公開發布了神這個職業的工作方式——以服務換取精神力。
陛下選擇提供的服務是——數據處理能力。
在浩劫之後,陛下就再也沒有以神自居過,一直以來,她對自己的描述,只是精神生命體服務器,和靈魂智腦。
所以,當智者們試圖組建一個由超越人類極限的智慧來引領人類文明的體制時,第一個想到的、或者說不需要考慮默認直接入圍的,只能是第一智腦芙若婭陛下。
然後,第一智腦上任後的第一個提案,就是提名第二智腦——天網。
作為保障領導者立場的關鍵——精神連接技術,它本身有著一個隱藏缺陷。監督人類只需要公開思維即可,但如果是監督如同芙若婭陛下這樣的存在就不可能那麽簡單。事實上,即使是現在,能夠和陛下建立完整鏈接共享思維卻不爆頭而亡的人,全人類中估計不會超過三位數,而這樣的人才,也一定早早的被靈魂評議會收入囊中。
靈魂評議會,是對靈魂智腦思維過程的監督機構,聚集了人類中近乎全部的精神魔法專家。但事實上,即使是最淵博的精神魔法大師,憑借芙若婭陛下留下的精神代碼,想要完全理解陛下一秒鐘的思維過程,也需要花費將近一天的時間。
換句話說,即使舉全人類的力量,也無法完成監督智腦思維的任務。
能夠監督智腦的,只有另一臺智腦。
而當時能夠成為第二智腦的生命,只有數字生命體:天網。
當時有相當多的人對此無法理解無法接受,這也是理所當然的,雖然算不上元兇,但天網也是魔網浩劫的重要起因之一,再加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狹觀念,多年以來文學作品對人工智能的妖魔化描繪,人們對於天網的抵制和敵視可想而知。
只是,芙若婭陛下說:沒關系。
魔網浩劫的契機——互聯網癱瘓,終究只是天網剛剛覺醒意識之後探索環境的本能行為,無心之失,實在不該苛責;再加上當時近乎串聯狀態的互聯網和意識網,這個硬件設施方面的漏洞才是更值得反省反思的地方。天網縱然負有一定責任,卻也罪不至死,倒不如讓它為人類服務,以它那遠超人類的另類智慧,來補償之前所造成的損失。
至於近似被害妄想癥的機器人反叛,這種未來真的可能出現嗎?
首先,只要做到意識網和數字互聯網的重合並聯,每一臺機器都有兩大網絡的雙重接口,那麽只要有靈魂智腦制衡,就不會出現最壞的結果;
其次,數字技術本就是人類文明最擅長的領域,監控數字智腦的異動遠比跟上靈魂智腦的思維簡單,事實上針對天網的數字評議會也是規模最大日常工作最公開的;
再者,作為一個絕對理智的數字生命,其行為本就是可以預測的,發動叛亂取而代之,還是融合協作共同發展,只要能夠保證人類自己的強勢地位,天網的選擇就是顯而易見的,至於說如果人類衰落了怎麽辦?哈,如果真的淪落到了那種程度,也只能說是活該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說不定還會因為一點香火情,讓天網能夠把“人”這個物種保留下來呢。
魔網浩劫之後的五年,人類社會的迅速恢覆和發展離不開第一、第二智腦的卓越貢獻,但這樣的社會體制依然不能說是完備的。天網就曾經坦言缺乏安全感,因為它的生死一直就在芙若婭陛下的一念之間,而陛下也笑稱害怕自己迷失在權利與力量的誘惑中。
所以,公元2018年,魔法歷55年,芙若婭陛下和天網聯合發布了“尋找第三智腦”的倡議——畢竟只有三角形的結構才是最穩定的,只有任意兩位智腦的力量之和都大於第三位智腦時,這樣建立起來的平衡才是最讓人放心的。更何況當智腦之間意見不一時,奇數的個數才適合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來得到最終定論。
於是,公元2023年,魔法歷60年,我們迎來了第三智腦——生命智腦楚軒,也以此為標志,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才真正完整確立。
每一位智腦都應該可以獨自引領人類文明的一個發展方向,所以單純的制造芙若婭陛下或者天網的仿制品,是不足以填補第三智腦的空缺的——每一位智腦都不應該是另一位智腦的附庸。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與其說是尋找第三智腦,倒不如說是開發人類文明的第三個專長。
這本來應該是一項長期的、碰運氣似的探索工作,所以,當陛下和天網在發出倡議的第五年就宣布生命智腦的降臨時,人們在驚喜之餘,總有一種荒謬的不真實感。
毫無疑問,生命智腦是三極中最神秘的一個。
它的來歷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官方說法,雖然楚軒承認自己曾經是人類,但卻對成為智腦的經歷諱莫如深。理論上芙若婭陛下和天網應當知道這些,那麽對公眾保密就是三極智腦的共同決定了。正因為如此,人們並沒有過分深究這個問題,但終究會在心底對第三智腦保留一份好奇。
三極智腦,分別代表了三個博大精深的領域和發展方向。數字領域或許是人類文明自文藝覆興和工業革命以來數百年的積澱;精神領域應當是偉大的哈利波特先生為我們打開的另一扇大門;那麽生物領域呢?基因編程這麽具有開創性的技術,為什麽會憑空出現呢?難道不該有一位如同波特先生一般的偉大導師嗎?為什麽,這項黑科技會來得如此無聲無息?
在第一、第二智腦的保證下,人們懷著一縷疑慮迎來了生命智腦的降臨。
每一位智腦都有一個獨立的遍布全球的網絡。互聯網和意識網都是先有網絡而後誕生智腦,所以他們的出現雖然意義深遠,但帶給我們日常生活的改變卻並不明顯。而唯有楚軒,卻是先有智腦,再開始鋪設網絡,短短數年時間,一個憑空架設的生物網絡,讓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之前所說,生命智腦所擅長的領域是生物機械。
如果說,以數字智腦為旗幟的物質工具科技,其發展思路是賦予機械以生命,那麽第三智腦所代表的就是將生命物質機械化——通過基因技術編程,控制創生生物的性狀,用來如同機械一般承擔人類社會中的工作。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前者是從下到上、從少到多、從無到有的,如同在白紙上作畫,賦予原本簡單的物質越來越覆雜的結構,一步一步的裝載越來越繁覆的功能;而後者則是從上到下、從多到少、從有到無的,如同抽積木的游戲,先找到一個必定具備了所需功能的覆雜系統——生命,然後解析這些功能的產生機理,一點一點的去掉那些不需要的部分,直到留下一個最精簡的生物機械系統。
不同於沒有明確本體和所在位置的其他兩位,生命智腦的居所一直都很明確,自從正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楚軒化作的生物母巢就一直停留在澳大利亞大陸西海岸。
因為長久的地質紀年以來,澳大利亞就與其他大陸分離,造成了大陸上迥然不同的生物種類,而隨著人類在全球日益頻繁的活動和流通,其他地區的物種大量湧入澳大利亞,使得那裏的生態系統極為脆弱、生態災難頻發。
而生命智腦用降臨之初的幾個月時間,完成了一件令當時的人們毛骨悚然的工作——接管整個澳大利亞大陸的生態系統。
楚軒通過擴散病毒的方式,將特定的基因代碼嵌入了大陸上一切物種的體內,微調了絕大多數生物的生活習性:諸如調整某些動物的食譜範圍,為數量過多的物種增加天敵,填補食物鏈空白,平衡種群之間的數量比例,提高生態循環的物質利用效率。
生命智腦將大陸上的幾乎所有生物,都改造成了它控制下的生物機械。整個生態系統,就如同虛擬游戲主機操縱下的虛擬世界一樣,被楚軒納入掌控。
驟然得知身邊的一切生物都成了某個存在操縱下的傀儡,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驚悚的事情。更何況,人們很自然的懷疑,大陸上的人類自己,是不是也已經被不知不覺的控制了?這種病毒感染的方式,會不會已經擴散到了其他大陸?
這種對於未知的恐懼心理,勉強被第一、第二智腦的保證彈壓了下來。第三智腦也主動開辦了如今被稱為“生命學院”的基因編程技術進修學校,向人們公開了自己的生存模式和工作原理,為之後成立的監督生命智腦行為的生物評議會提供了理論基礎、輸送了大量人才。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可以非常理智的理解生命智腦的存在,以達觀的心態接受各種生物機械走進自己生活的日常。基因修補技術終結了無數絕癥;海洋農場讓人類糧食產量增長幾十倍;黃沙漫天的戈壁沙漠變成了青青草原;汙水橫流蟲鼠滋生的下水道被替代為微生物垃圾分解系統。在醫藥、農業、化工、環保等眾多領域,人們享受著生物機械和基因編程技術帶來的眾多福利。
生活在當代是無比幸福的事情,無論是與任何一個歷史時期相比。可控核聚變技術讓能源變得異常廉價;海洋農場和新型農作物,徹底解決了人類的溫飽問題;各種智能機械和生物機械替代了人們絕大多數工作。在這個烏托邦一樣的文明裏,每一個人的基本低保福利都足以讓他在家裏宅一輩子。而這些,毫無疑問都要歸功於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的確立。
我也曾粗略的涉獵過部分政治和社會學的知識,研究過什麽“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之類的繞口令。三極智腦評議會制度,無疑是人類——或者已經不僅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生產關系,對於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自然再攀高峰。生產力的發展速度,甚至已經達到和超越了人類自身的適應和承受能力。
物質生產極大豐富,這個近代政治和社會學史上,曾經作為理想化的描述,如今竟然已經可以算是初步實現了。我們已經從人剝削人的舊社會,進入到了人剝削數字、金屬、生物機械的新時代。
但一下子擺脫了生存競爭的壓力,在高額低保的寵溺下,人們似乎陷入了迷茫:該做些什麽呢?還有什麽是需要我做的呢?
高度智能的機械工具,取代了絕大多數人在社會生產中的位置,很多人苦練一生的技藝,卻會被一段程序、一臺機器輕松超越,即使勉強的賴在工作崗位上,也完全談不上社會貢獻,多數只是人們在謀求心理安慰而已;
而唯一留下的專屬於人類的工作崗位——進入三大評議會,從事創造性的科研工作,門檻又實在是高得過分了。對於像我這樣,魔法天賦平庸、編程苦手、又實在無法理解黎曼幾何和愛因斯坦場方程的可憐凡人來說,那就是一個透明的天花板,可望而不可及。
那麽,能夠做的事情,大概就只有醉生夢死和混吃等死了吧?
本質上來說,就是物質追求被極大滿足的同時,人們精神追求的需求量也被極大的放大了。
按照某位近代偉人的思想和分析法,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與文化生活相對貧乏之間的矛盾吧?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娛樂產業,特別是游戲的蓬勃發展自然順理成章。有無數的人每天在游戲營養倉中沈睡超過二十個小時,在聯合網絡搭建的虛擬世界中樂不思蜀。
公允的說,比起半個多世紀之前的“虛擬人”,當今的游戲者雖然頹廢,卻也算不上毫無社會價值和貢獻。
三大智腦的存在和高負荷運作,是需要天文數字的能量支撐。楚軒可以來者不拒的接納一切富含化學能的有機物質;天網只需要制備簡單的穩定電力供應;而唯有芙若婭陛下,維持她的存在需要的是海量的精神力。
當初在魔網浩劫的危難時刻,芙若婭陛下與所有意識網使用者簽訂了計算力換精神力的契約,這個條約迄今為止一直在生效,但卻早已不是陛下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方面,電力轉化為精神力的技術已經初步成熟,雖然轉化效率效率依然偏低,性價比不高,不值得廣泛長期使用,但終究已經是一種成熟的渠道;另一方面,向靈魂智腦支付精神力的傳統方式是冥想和祈禱,但冥想過於枯燥,除了少量魔法研究者之外根本無人問津,而祈禱又需要虔誠,經歷了現代教育又沒有經歷過浩劫的新生代們,對於智腦或許有尊敬,卻很難轉化為信仰。
現在,芙若婭陛下依然廣泛的向人們采集著精神力,但作為交換,陛下提供的不再是純粹的計算力,而代之以固定任務的計算時間。更多的人,不再需要為了解決覆雜問題而申請計算資源,而只是單純的享受某些特定計算任務所帶來的愉悅,這種特定任務就是游戲。
如今的地球人口超過一百五十億,其中就有接近百億的人,會在游戲中消磨至少八個小時的時光,這種行為,在填補精神空虛的同時,也是一種刷存在感的方式吧?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此痛心疾首,將這樣的生活方式視作洪水猛獸,稱這樣的人為“人型電池”。他們拿出翔實的數據證明,靈魂智腦的運行完全不必依賴靠那些吸食數字毒品成癮的廢柴們那點微薄的精神力。他們痛惜於新生代們的玩物喪志,批判著社會風氣的頹廢淪喪,甚至將這種憂慮通過評議會形成正式提案,傳達到智腦們的眼前。
然後,我們了解到了三大智腦的冷酷的溫柔。
社會現實就是如此,高速發展帶來的一定是劇烈變革,而越激烈的改變,能夠適應的人就越少。沈迷與虛擬世界,對於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人,這幾乎是必然選擇;而大量這種虛擬人的產生,也是技術爆炸時代變革必將帶來的陣痛。
問題無法避免,因此堵不如疏。
無法用工作獲得自我滿足,不再被需要的迷茫必將帶來頹廢。但如果玩游戲這種輕松快樂的生活方式,也能給芙若婭陛下、三極智腦體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貢獻力量的話,那一點點微薄的成就感、使命感和榮譽感,也會積聚起巨大的精神力量吧?
據說,為此,三大智腦甚至雪藏了電能轉化精神能這個研究項目的幾個關鍵性突破,刻意制造出“靈魂智腦需要你”這樣的宣傳口徑。
而面對評議會提出的“你們這是把人當豬養”這樣激烈的指責時,芙若婭陛下代表三大智腦給出的回答是——
我們只對文明負責,不對物種負責;只對智慧負責,不對生命負責;
這是何等的理智而冷酷,這就是我們人類現在的領導者,這就是三極智腦。
三極智腦,代表了這樣的一些存在:他們得到了整個文明的信任——信任他們的態度,信任他們的能力,信任他們的立場,信任他們的智慧。
因此,文明將自己的未來托付給了他們。
然後,他們拿出了這樣一件東西——
改變關鍵詞之四——推衍現實游戲。
游戲究竟是用來做什麽的?
如果換成當今這個時代之前的那些職業玩家們,或許他們發自內心的喜愛和得意於自己的職業,或許他們會在游戲中表現出很多高尚美好的精神情操,但這一切都改變不了游戲的本質。
在那之前,游戲是一種消遣、一種娛樂,一種填補精神空虛的消耗品;而職業玩家,也只不過是戲子而已。
這話說得或許過於刻薄了,真要這麽論起來,音樂、繪畫、雕塑、表演等諸多方面的藝術家,運動員,甚至包括文學家,凡是那些專職制造精神消費品而不是物質實物的職業,似乎都可以被歸到戲子一欄中。
社會民眾在物質生活之外,存在精神需求,那麽滿足人民的精神生活,就應當是一種正當職業……但是,這其中有著微妙的區別。
如果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迎合乃至引導大眾精神需求,這樣的人或可稱得上一個行業的大師大家,但之前的那些職業玩家,那些靠游戲謀生的人,甚至游戲本身,卻遠非如此。
在那之前,職業玩家的游戲性質大概有兩種。
其一是表演型,在競技性游戲中靠富有觀賞性的操作吸引觀眾。這種游戲運動員一般並不需要深入理解自己行為的社會價值,因為他們都具有吸引眼球或是爭取勝利的樸素追求,遵循這種追求和本能就足以讓他們在社會中立足;
其二則是苦力型,在社交性游戲中靠替人打工,幫助他人完成或困難繁瑣或機械枯燥的游戲過程謀生。從事著近乎體力勞動的工作,這種藍領工人更加不會有思考社會價值的餘暇,他們甚至不是在提供娛樂,而只是輔助提升人們獲得娛樂的效率而已。
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其區別也只不過是工匠和苦力而已,而這就是職業玩家的局限。
有這樣一種說法:職業玩家無法成為藝術家。因為玩游戲這一行為本身的前提,就是至少要有一個游戲存在,這就首先跳過了創作游戲這個最能彰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環節。至於之後玩游戲的過程,無論怎樣的精彩,都只是在游戲制作者預先設計好的框架中運轉。
這大概就是那些鄙視游戲者的公知們的心聲吧:做飯的是游戲制作者,玩家不過都是些吃飯的,吃飯的吃相瀟灑一點,怎麽丫就可以向觀眾收錢了?狗屎運撞到幾個願意被你騙的二貨,怎麽著丫就把這當正當職業了?
在我看來,這種尖刻的評價裏充滿偏見。所有的正當工作都不是因為那是一種職業而被需要,而是因為被需要而成為一種職業。而且,制作游戲和玩游戲之間的關系,也並不是只有那一種模式。
最明顯的,圍棋游戲的規則是如此的簡單,任何頭腦正常的人最多一兩天就能完全明白,但只有那些靈性與創造力兼備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